再扒宜人贷上市背后 与宜信惠民的“夺嫡战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4-04 02:55:20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首发作品,未经网贷之家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进入2016下半年后,“上市”成为了很多中国互金企业趋势若骛的迁徙地。对于深陷合规泥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上市”这个招牌,除了能够给他们提供一块暖和的、,还能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低价且质优的客源果实。这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无疑是再舒适不过的过冬地了。
  
但是海浪的表面并不奇怪,但仍然是黑暗的。
  
  作为最早登录纽交所的中国互金第一股——宜人贷虽然在2016年全年财报中用漂亮的成绩展现了上市的威力,但不久前“散落民间的亲哥哥”——宜信惠民在互金协会成员名单中的出现,,也让宜人贷之前的上市路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那,那个,在两年前进入“城市”的战斗中,与其背后的一新集团的愉快贷款有什么特别的行动,愉快的贷款是否真的放弃了他的“自己的兄弟”来公开?
  
可疑的幻觉
  
  实际上,2015年12月的那一次上市,已是宜人贷在2015年短短一年里的第三次上市申请。这家号称中国互金第一股的宜人贷,为何足足在第三次才成功登陆纽交所,除了大环境本身的一些波动外,美国的证券交易机构本身,也并不待见这支所谓的P2P潜力股。上市前一年里的蛛丝马迹,都让美国觉得太“假”了些。
(图片来源:郑敦元《P2P中国化历程》)
  
第一,P2P模式在我国的常见问题。如上文所示,以借贷俱乐部为代表的美国P2P公司采取了相对纯粹的运营模式,而中国则在这方面建立了“重头戏”。
  
  鉴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骗子多、老赖也多,贷款人基本做不到充分客观评价借款人的资信,也难以承受借款人逾期、坏账的处置成本。中国的P2P平台只好主动出击,搜寻并判定合格的借款人,并对贷款人承担兜底责任,向贷款人和借款人不仅收取信息服务费,还收取担保费等交易费用(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郑敦源,P2P中国化进程)
  
因此,尽管愉快贷款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个人债权转让的P2P模式,但它不涉及更为激进的P2B、A2P业务模式;在IPO和IPO路演中,愉快贷款声称是银行作为受托人向第三方提供客户资金的第一个P2P平台,但美国对这一时段仍不乐观。
  
其次,令人愉快的贷款在利润上出现了各种“假象”。根据当年的IPO报告,2013年愉快贷款损失834万英镑,2014年损失450万英镑,而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为1700万美元。
  
“逆转”在半年内就完成了,尽管这一过程看起来像是一场绝望的死亡,事实是,向在线借款人提供贷款的增长率受到IXC相关交易规模的很大影响(离线促销小组在那里找到客户的来源,并介绍他们在网上申请贷款)。
  
为了降低综合成本,杜绝网上借款用户的高成本,建议尽可能地向高利润的借款人提供优惠贷款,并将高利润的借款人送往优惠贷款,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但这些在美国人眼中,并不是一家待上市企业的真正发展轨迹。那么,宜人贷是否真的是吸附在宜信身上的“吸血鬼”呢?这与之前我们所提到的宜信惠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档案背后的一大变化
  
  在一些媒体渠道与之前的资料中,我们都能得到关于宜信以及唐宁的信息。作为国内最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宜信的版图早已超越了一般的P2P借贷平台,其业务范围包括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贷款行业投资等,涵盖数十家子公司。不过由于其体量过于庞大,我们无法完全统计出宜信这艘巨轮下,究竟捆绑了多少家“唐式企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宜人贷的出现,是这家早在2015年便拥有4万雇员、年交易规模超过500亿的庞然大物的“上市梦想”,而在这个梦想背后,便是宜信一步步的盘算与谋略。
  
通过在线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家长期的离线金融企业,益鑫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益信惠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检验其在输水线上的金融业务,而益信惠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宜新惠民的经营主体,也是宜新汇民贷款的“大哥”。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期信贷集团的线路融资业务大多由易信惠民公司负责,后者既是新业务形式的探索,也是后期其他在线平台的先驱。怪不得我们今天在互联网金融协会名单上看到的“益新惠民”平台,并不是一个新的角色,而是易信集团在测试互联网金融过程中真正孕育出来的第一个“长子”。 但就在2015年的3月1日,也就是距离宜人贷首次申请上市后不久,宜信惠民的股权便质押给了同样是宜信集团旗下的普信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个普信恒业,就是孕育了宜人贷的摇篮。



  从种种逻辑线中可以看出,宜信惠民从一开始所承担的便不是冲刺发力的角色,不留情面的说,它更像是一个“试水工具”或是“备胎”。而在运营宜信惠民期间,宜信集团从未间断过对创新产品研发、线上理财业务等集团内部P2P平台运营方面的尝试。而最终,这些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通过内部整合、梳理,落到了普信恒业的囊中。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我们看到,普信恒业成立于2010年,迟于宜信惠民整整8年,但在成立的短短几年里,普信恒业就“硕果累累”。包括像2012年推出的定位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宜农贷;定位于城市白领人群的宜人贷,和2014年成立的投米网、攒钱吧等平台,都由普信恒业在负责真正运营。
  
知情人士表示,自2010年浦新恒业成立以来,益新集团的业务线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其中最关键的是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的分离和重组。可以说,通过在宜信惠民多年的内部“洗牌”,宜信将大部分的精英资产和人员“精挑细选”了一番,继而统统划分给了普信恒业的核心业务部门。尤其是宜人贷,更是得到了宜信的大量心血注入。
  
  就连宜人贷自己的招股书中也曾提到,当年宜人贷的很大一部分客户都由宜信所推荐,并且这一贷款的比重甚至高达六成以上。而这些标的均来自线上、线下渠道,目标客户也多以信用良好的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小微企业主为主,相当精准且优质。所以说,宜信是以宜信惠民为洗水池,从中挑出集团内部最优质的线上业务部分,包括从宜车贷、宜房贷等品牌拆分出来的一些线上资产和资源,“过继”给了宜人贷。
  
到2014年9月,为了上市,宜新已开始了上市准备的最后一步-剥离了恒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这一独立的愉快贷款运营机构。此举的潜在意义在于,易信集团可能会将其原有的离线业务,即潜在的政策风险和有争议的部分公众意见,留在另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是否是其“亲兄弟”-益新惠民,则是另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通过表面,去定性宜人贷是否将劣质资产留给了这位“亲生大哥”,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宜人贷一家平台的上市,掏空的是整个宜信的集团之力。
  
只要你登录,一信惠民就会发现,与红火的宜人贷款相比,一新惠民可以简单地形容为“门可罗”。宜新惠民发放的信用标志基本上是36个月,属于一个长期项目,竞争力不强,资产业务的补充速度也不够。最近的发布日期是3月17日,10天前。在信息披露方面,怡信惠民并没有对平台的基本运营条件和企业条件做出最基本的表述。这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平台。
  
  而对于宜信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而言,在倾其之力打响冲击纽交所的第一炮后,下一个持续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又是否可以复制这样的上市模式呢?
  
复制并不是那么简单。
  
  从积极的层面来说,宜人贷的成功上市,给宜信其它业务的规范治理带来了一些经验。一来,在准备旗下其他公司单独上市中,宜信报材料的合规能力和效率势必大大提高;二来,虽然受制于一些因素,业务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但宜信布局的主要方向没有问题,再加上宜信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同时,2016年到2017年间金融监管部门连连下发的文件明确了“规范互联网秩序”的态度,宜信如果能把握行业洗牌的机会,继续带动集团蹿升到下一个台阶不成问题。
  
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务报告,2016年优惠贷款年净收入达到3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6%,第四季度净收入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016年全年净利润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5%,第四季度净利润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但尽管盈利显示出大幅增长,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在这份令人愉快的信用报告发布当天,股票下跌了12.43%。
  
上市的表面看起来很迷人,但要复制它,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平台的持续高运行仍然是最大的成本。令人愉快的贷款结果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的运营成本和成本为6.76亿元,而2015年同期为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坏账率”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截至今年9月,ABCD贷款累计坏账率分别为4.6%、5.3%、6.7%和5.2%。2016年30。高坏账比率对风险准备金产生影响,如果收益减去坏账比率和准备金率,无法实现盈利目标,那么即使上市,平台的命运也不会如预期的那样“飞涨”。
  
  另一方面,当上市这件事回潮后,下一个让企业继续发力的增长点也十分难寻。正如宜信让宜人贷上市,仅仅是第一个阶段性的成功,为的还是给宜信旗下其他企业铺路,以达到整个金控集团的整体扩张。
  
所以,平台的上市并不成功。支持增长点的不断爆发,才是支撑企业生存的真正核心,即能否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大规模稳定利润,为股东创造财富?
  
  虽然上市正在成为中国P2P平台趋之若鹜的战略大动作,但“倾其之力而上市”这件事是否值得一搏,在我看来,也许仍然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