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的头衔,可以开一场武林大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30 01:08:29

学者荟  ——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

亦传播系统理论,学术论文,偶发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欢迎关注他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2018年,中国的象牙塔里不太平静。随着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发声,多名高校教授陷入性骚扰和的丑闻中。与此同时,和涉事教师形影不离的还有一个叫“长江学者”的头衔,也被人们反复提及


不少学术圈之外的人想在搜索引擎中对这些“长江学者”一探究竟时,意外发现竟然还有“昆仑学者”、“龙江学者”等等极多带有名山大川的学术头衔,听起来完全可以召开一场武林大会,或者决战光明顶了。


那么中国高校到底有多少类似这样的学术头衔?它们与“长江学者”有何区别呢?


- 用山川河海来冠名 -


1998年,,“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共同启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不仅是中国高校重要学科的中坚力量,更成为仅次于两院院士的顶级荣誉。


在“长江学者”计划的带动下,各省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学者计划,用以支持其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从而反哺地区经济发展。


(点击查看大图)


然而,学者计划并不单单只有这些。


除了省市外,许多高校也开始效仿设立,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学者计划。“黄河学者”、“华山学者”……这些名头上听起来比“长江学者”还要霸气的称号,其实只是学校内设立的头衔。


据网易数读统计,目前至少有百所高校实施了相应的学者计划。除了以名山大川来命名外,有些高校会采用象征意义的名字,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的计划都叫“杰出学者”,西北工业大学的叫“翱翔学者”;有些高校则直接用校名或代称等起名,例如武汉大学就是用学校别称“珞珈”来命名的,当然说是以珞珈山命名的也没问题;少数高校的学者计划则是以基金会或历史名人命名,如南京大学的“仲英青年学者”是源自唐仲英基金会。



(点击查看大图)


面对如此众多的学者计划,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王向朝吐槽道:“长江湘江闽江,江江冠名;黄河辽河海河,河河有份;黄山天山阴山,群山并立;泰山嵩山华山,五岳齐飞;有攀登、有扬帆、有飞天,计划层出不穷;有三秦、有燕赵、有楚天,尽显中国特色。”


武汉大学原校长、教育改革家刘道玉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高校的种种人才计划:“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改变了实质没有?没有,他们还是原来的学者。”


刘道玉觉得这是高校有狂躁病的一种表现。


- “帽子”多,钱也多 -


杂乱繁多的命名背后,是各类学者计划给入选者带来的丰厚待遇和学术资源。以最为知名的“长江学者”为例,被聘为特聘教授的学者,除了每年20万元的奖金和高校提供的诸多福利外,在科研经费和科研资源上也有更多支持。


其他学者计划也与学术资源等紧密挂钩,有的甚至比“长江学者”的待遇要高。为了留住本省或吸引外省科研人才,很多地方不惜花大手笔。山西省自2011年起实施的“三晋学者”支持计划,对入选特聘教授每年补贴40万元,有的甚至一次性资助科研经费500万元。“帽子”有无,待遇反差巨大。




(点击查看大图)


不菲的奖励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者们参评的积极性。一旦评上,往往就能和其他教师在科研经费甚至在生活水平上拉开差距。在这样的刺激下,青年学者往往疲于奔命。30岁当“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岁当“长江学者”、50岁当院士,已然成为一些青年学者努力奋斗的目标。


然而,由于有些学者计划并不完善,单以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导致一些学者为求保险,做项目和发论文都只追求短平快。


而那些在评比中未能胜出的学者,通常不得不另谋出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的人选不能超过45周岁,各类省级“学者计划”也多半如此,有的甚至不能超过35周岁。学术圈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45岁前没有入选高级别人才计划,基本就不可能出头了。


- 赢者通吃 -


除了“帽子”太多、标准单一外,赢者通吃现象也饱受批评。


有人统计了近10年来的“杰青”,发现在1930名获得者中,有530多人同时是“长江学者”;而在“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实施的443人中,有247人又入选了“优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或“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叠资助比例高达55.8%。





2018年1月20日,海内外近300名中国“千人计划”专家

在合肥参加“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 / 视觉中国


如果一位学者既入选了“青千”(青年千人计划),又入选了“杰青”,还当上了“长江学者”,那么他将会得到“青千”的一次性50万元补助,以及“杰青”和“长江学者”每年各提供的20万元补助,而这些仅仅是基本生活补助。高校为抢夺这些学者,往往还会开出送房等优厚条件。政出多门下,定位重叠的人才计划确实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设立各种层次的项目来支持学者做学术无可厚非,但是利益化的人才制度却也饱受诟病。除了明显的学术特权,一些高校太过于重视头衔,各种“学者”成了人才建设政绩的一部分,对实际的学术研究却不太关心。更有一些“长江学者”已经解聘,却依然打着这个名号行走江湖,出场报头衔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和《权力的游戏》中的龙妈一较高下。




龙妈的头衔。 / 《权力的游戏》剧照


虽然中国山河众多,不怕起名找不到能用的,但有个小细节需要知道:“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长江”的英文翻译是“CHEUNG KONG”,是按粤语发音翻的。这是因为此“长江”并非直接源于中国第一大江,而是李嘉诚退休前所管理的长江实业集团的名字。


多 谢 打 赏

【版权归作者所有,王豆腐编辑】

喜欢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美德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资中筠:大学文科,关乎价值追求的根本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完整版)

易中天:上海人和乡下人(非上海人)。绝了!

为什么大多数老人都面临难以安放的暮年(原来如此)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北京四中校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个悲剧

仓央嘉措:世间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过孤独

陈春声:“无用“的人文学科到底有啥用?这个回答我给100分!

中国上层精英纷纷将孩子送出国,背后原因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学者荟今日推荐

作者签名版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入微店购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