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5-09-04 10:36:23

现在社会上关于社保的讨论是经久不息,有的是抱怨公司不给缴纳社保,有的则是抱怨公司给缴纳社保,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都能常常听到。

抱怨不缴纳社保的很好理解,相当于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但是克扣了员工的福利。

但是抱怨缴纳社保的那部分就让人不是很明白了。

其中工伤、生育都是由公司缴纳,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也只有基数的0.2%,基本上没太大影响。

而医疗保险关乎到自身的健康问题,也很少会有人有异议。

争论最多的就是养老保险,很多人是不愿意缴纳这部分的。

我国的养老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现收现付,一边收年轻人缴纳的钱,一边把这部分钱以退休金的形式发放给退休人员。

也就是说,当前年轻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是给几十年后的自己养老,而是给上一辈的退休人员养老。

同时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额度是以当下社会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来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冲抵购买力贬值的问题。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是显而易见的,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一个年轻人需要担负的养老任务也越来越重。

之前可能是四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等过上几年可能就发展成一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等到现在缴纳养老保险这波年轻人退休,可能都变成了一个年轻人养两个老人。

这样一来,退休金还能否领到手都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心里的一个问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4月10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的测算结果显示,在企业缴费率为16%的基准情境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于2035年出现累计结余耗尽的情况。

如果没有额外的资金注入,那养老保险基金肯定是支撑不到90后退休的。

东三省的养老保险已经出现了赤字的情况,必须要从南方进行转移支付才能兑现。原因在于东北作为老牌的重工业基地,其城镇化水平是高于其他的内陆省份的。

在工业建设时期,大家都跑到城市里,跑到工厂里做工,到了退休之后,大家都能领到退休金,但是年轻人缴纳的没那么多,也就出现了赤字的情况。

这还只是发生在东三省地界上,然后很多人就开始担心以后会不会全国性的出现这种问题。

另外社保的本质其实是劫富济贫,工资更高的阶层缴纳更多的钱,但是领取的时候与缴纳较少的人领到的钱基本相差无几。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吃亏了,缴纳的多,领取的少,甚至有一部分极端的认为这笔钱还不如自己投资理财的多。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大概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种人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

1、高收入群体觉得自己被割韭菜了,不愿缴纳;同时他们觉得养老收益低,不值得长期投资;

2、担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导致自己的退休金缩水甚至拿不到;(这部分也是最多的)

针对第一种情况,只要能够算上一笔账就能知道投资养老的收益不仅不低,还远远超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

在过去二十五年里,中国社会的平均工资的年均增幅接近10%,除了投资一二线城市房子之外,没有任何一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以无风险达到这个收益率。

而退休金也是和平均工资相挂钩的,这也会导致退休金和平均工资一样,是水涨船高。

第二种情况担心自己拿不到退休金的,这点我想可以从社保的法条上来解释。中国的《社会保险法》上明确说明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也就是说养老的背后是国家、是政府信用在兜底。而中国政府向来是把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失信于民的情况。

如果因为担心拿不到退休金而选择把这笔钱作为自己的理财的话,我想任何金融机构的信用也达不到国家信用的高度。

而养老保险作为社会的基本制度,民生方面的基石,国家更是会全力保障退休金的支付。

其实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池不足的问题,国家早已出手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就是专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划转国资是一项长效机制,可以长期获得股权分红,这对于社保的开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如果把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都纳入划转范围的话,我国至少可以划转出10万亿资金驰援社保。

至于第三种情况 ,因为当前面临的生活压力大,不愿意再多扣掉一部分去投资未来的人,我想这部分才更应该咬咬牙去缴纳养老保险。

这部分人应该大多都是收入不高,学历不高的社会底层人员,如果自己都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那等老了不是会更加难过么?

更何况,养老保险如果按照当地最低基数缴纳,一个月也没有多少钱,这点钱对于当下的生活来讲,也起不到什么改变性的作用。反而这笔钱投资到未来,可以对你的未来起到改变性的作用。

等到了退休年纪,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每个月按时领取退休金,不论金额多少,都是对生活支出的补充,也不必担心老了没有收入之后的生活困境。

文章最后总结一下,社保或者精确到养老保险这一险种是国家推出的一项

,如果主观上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